期刊简介
《医学争鸣》是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原《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的延续。期刊以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为宗旨。主要报道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注重理性的交锋、实证的研讨和冷静的争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出版部门: 《医学争鸣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891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481/R
邮发代号: 52-8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10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268.00
杂志荣誉 2010年获全军医学期刊“创新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医学争鸣杂志
- 主管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913
- 国内刊号:61-148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医学人文与社区医生培养——医学人类学视角下的发展困境
从医学人类学文化的视角,对社区医生培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医学人文教育在社区医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可以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启示.......
作者:郭文杰;杨林 刊期: 2015- 03
-
“医药分家”的利与弊
“医药分家”是行政手段、管理措施、经济目的,是为了控制医院的不合理收入.从医学角度——治病救人的需要出发,更应该强调“医药一家”.医药密切结合,有利于治病救人,有利于合理用药,有利于提高疗效和抢救危重患者的效率.“医药分家”或“医药一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作者:李连达;李贻奎;李玉娟 刊期: 2015- 03
-
记录每一个神经细胞的每一次冲动意义何在?
神经细胞(神经元)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电脉冲(锋电位,动作电位).这些“全或无”锋电位的波形极相似,但它们的放电模式因多种因素而变,这些因素包括刺激参数、其他神经元的活动等.甚至一个特定的神经元,其活动特征在发育过程中会进一步发生精细的修饰,以适应周围的环境.鉴于这些原因,笔者认为,在引用“记录每一个神经元的每一个锋电位”这样的表述来渲染“大脑活动图谱”计划必须十分谨慎,尽力避免这样的表述在公众中可能......
作者:杨雄里 刊期: 2015- 03
-
隐蔽调控——恶性肿瘤“寄生复合体系统”生长树状结构假说
恶性肿瘤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化个体恶性竞争背景下繁衍的高级“文明”产物,生长机制是以“虫”源性人工智能化静电云为媒介的隐蔽调控.“俘获-同化-阻隔-毁灭-占有”是肿瘤的固有属性.基于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特提出恶性肿瘤“寄生复合体系统”生长树状结构假说.......
作者:马原野 刊期: 2015- 03
-
局麻药的急性耐受性:可能只是药物浓度降低的表现
为了了解布比卡因在硬膜外腔的浓度变化情况,作者设定了估算条件,依此来计算硬膜外腔布比卡因的浓度.从计算的结果发现:①给予常用浓度的维持量后,硬膜外腔布比卡因的浓度降低;维持肌肉松弛的时间缩短.②提高维持量的浓度,硬膜外腔的布比卡因能维持较高的浓度,达到较好的肌肉松弛度.由此提出假说:①局麻药的急性耐受性(tachyphylaxis/acutetolerance)是局麻药浓度降低的表现;②提高维持量......
作者:马凯 刊期: 2015- 03
-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健康教育供给能力建设
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内容已成为共识,而居民巨大的健康教育需求与当前仍显积弱的健康教育供给能力尚不平衡.运用公共产品理论,从健康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入手,分析其供给困境,通过经费补偿机制、培养管理机制和合作动力机制三个路径加强健康教育供给能力建设,促进健康教育产品公共价值的实现.......
作者:赵丁海;乔学斌 刊期: 2015- 03
-
中国古代伤病军人医疗保障初探
中国古代对伤病军人的医疗与军队历史相始终.贤明将帅亲力亲为救治部属屡创佳话.长期的军事医疗工作实践经验,逐步积淀成较为原初的军人医疗保障制度.重点保障军官用医用药,折射出旧军队体系内的等级制度和治疗对待差别.战伤及病患军人转移、后送机制渐次轮廓清晰.年老、伤病患军人返乡道途中生活、医疗支持系统初步发挥功能,抚恤政策规定浮出台面.成绩突出的军医获得嘉勉、渎职债事者受到惩戒,古老的绩效考校机制有助于调......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5- 03
-
传统医学人文纳入医学教育体系的优势及构想
中国传统医学人文对患者、医者、疾病、医术具有独特认识,在医学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中契合现代医学模式,更容易为广大医学生接受.本文总结了传统医学人文纳入医学教育体系的对接优势,提出应将传统医学人文引入“三个课堂”,使之有机融入医学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者:刘婷婷 刊期: 2015- 03
-
我的三个疑问
1如何正确对待SCI?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科研领域须破除“SCI迷信”.他认为对科研论文而言,SCI的确有其价值,但这种价值仅限于参考,作为了解一些新学术信息的来源.然而目前SCI已成为评价科研工作的“指挥棒”,职务的晋升、学位的获取、成果的评价,都以SCI的数量和影响因子为标准.因此,当前的医学博士把大部分精力都耗在写SCI论文上,而忽略了临床实......
作者:顾玉东 刊期: 2015- 03
动态资讯
- 1 对肿瘤内科发展理念的思考
- 2 研究衰老标志物可从衰老生化本质出发
- 3 论“中医西化”的理论悖谬及其解决之道
- 4 对SCI在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评价体系中作用的思考
- 5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PCI的选择
- 6 源于实证发于思辨——论王清任调气活血组方思想的形成与特征
- 7 中国Top1与国际Top1的差距——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系
- 8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要全民根除治疗吗?
- 9 肿瘤的图像特征
- 10 器官系统课程与传统教学体系的融合在省属医学院校的实践
- 11 以医生的互惠利他主义助推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 12 创伤性脑损伤研究瓶颈问题之我见——国家科技奖获奖后的沉思
- 13 契约型双向转诊——医疗服务的新模式
- 14 研究防治胰岛素抵抗的新切入点:骨骼肌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
- 15 中庸治疗:中晚期肿瘤治疗的医学新思维
- 16 《黄帝内经》与《史记》
- 17 成人直肠脱垂:如何选择手术方式?
- 18 肝癌早诊新指标有些以偏概全
- 19 触景伤心——高原环境对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 星形胶质细胞只是旁观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