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医学争鸣》是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原《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的延续。期刊以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为宗旨。主要报道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注重理性的交锋、实证的研讨和冷静的争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出版部门: 《医学争鸣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891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481/R
邮发代号: 52-8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10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268.00
杂志荣誉 2010年获全军医学期刊“创新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医学争鸣杂志
- 主管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913
- 国内刊号:61-148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药物消除半衰期测定方法的误区与纠正
药物消除半衰期是常使用和重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一般采用单次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采血的方法测定.该法由于药物分布的参与,存在药物分布完成的时间难以确定,过多的失血影响消除,单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可能低于临床实际,消除相血药浓度低而误差大,使测定的半衰期结果与实际可能会有较大距离.我们推荐一种基于单纯消除的药物半衰期测定方法,采用长时间(至少5个半衰期)持续静脉滴注,使给药速度等于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其......
作者:曹永孝;曹蕾 刊期: 2015- 06
-
肿瘤放射治疗:剂量与生存的思考
肿瘤放射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握放疗获益和放射损伤间的平衡,追求大的性价比.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限度杀伤肿瘤的同时,周围的危及器官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是盲目地提高放射剂量并非总能带来生存获益,而综合治疗不但使得近期疗效和生存效益获得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放射治疗的远期毒性.......
作者:李明焕 刊期: 2015- 06
-
乳腺癌治疗方法的革新与挑战
随着乳腺癌治疗方法研究的进展与新方法的应用,发现了不少受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对肿瘤医师,包括乳腺外科医师、放射治疗医师和肿瘤内科医师都提出新的挑战.如因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差异导致手术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后果,法律责任怎样承担的问题;保留乳房切除术后对传统的放射治疗方法带来新的挑战;新辅助化疗使原发肿瘤或/和转移淋巴结中的癌组织坏死,影响对手术切缘癌细胞浸润的判断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真实性的判断,......
作者:黄俊辉;曾若兰;黄勇;姚晓艺;郭琼 刊期: 2015- 06
-
心脏电位强度与探查电极方向关系探讨——兼谈《诊断学》该部分观点不当之处及修改建议
《诊断学》心电图部分关于心脏电位强度与探查电极方向关系的示意图已经沿用十余年,但多数教师并不理解其构图原理,因此有必要详细阐述其构图原理以供教师参考.同时对其中的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提出修改意见.......
作者:许祥林;郭其凤;郭玲 刊期: 2015- 06
-
Oral administration of hyperoxygenated solution for the prophylaxis of gastric ulceration induced by stress or Helicobacter pylori
......
作者:MA Hong-Wei;WU Ya-Qiong;ZHANG Hai-Feng 刊期: 2015- 06
-
Exploiting the inherent invasive property to treat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
作者:ZHANG Feng;LIAO Heng 刊期: 2015- 06
动态资讯
- 1 房性早搏揭示的几个心电现象
- 2 2相折返是触发于心肌动作电位时程2相吗?
- 3 我国大学教育“教”与“学”误区之析
- 4 从亚全能干细胞角度解读远古医学
- 5 淀粉样蛋白的现象不是本质
- 6 对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一些思考
- 7 整合医学纵论
- 8 心肌动作电位时程3相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
- 9 术中液体治疗:回归还是进步?
- 10 应充分重视和开发家谱的医学价值
- 11 Zoledronic acid:4 mg or 5 mg?
- 12 肿瘤社会属性探究
- 13 血液为何从压力低的主动脉流向压力高的外周动脉?
- 14 亚健康与治未病内涵浅析
- 15 论医学的祛魅与返魅
- 16 调脂治疗是收益还是风险?
- 17 争议用药的思考及对策
- 18 肿瘤拥有自由意志
- 19 深化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品牌建设探讨
- 20 从假说走向学说——交感性组胺研究的未来之路